大約幾個月前,個人一次將五個紅蓋亞辣椒榕(B. sp. "Meatallis Wave Red Gaia")的分株轉水上
沉水葉具有紅黃綠三種顏色,珍珠表現明顯,但轉成水上葉的話還會一樣嗎?
沉水型 |
雖然沉水型的辣椒榕沒有介質也能生長良好,但水上環境並沒有水幫忙"保存"肥料
因此,水上栽培首先要考量介質的選用
在原生地,辣椒榕通常生長在岩石或樹木的表面,或是泥質或砂質的底床上,例如
Bucephalandra sp. "Dark Grey"
Bucephalandra sp. "Pearl Grey"
Bucephalandra sp. - maroon greenish coloured leaf
Bucephalandra sp. from southern Sarawak
更多關於原生地的辣椒榕請參考Jungle Mike's secret gardens的部落格
轉水上的初期,沉水葉會逐漸枯萎、爛掉,頂芽及側芽生長緩慢
此時,莖節有可能會腐爛而斷成多節,只要節上有腋芽之類的分生組織,基本上都還會再生
運氣不好的話,很快就會爛光
另外,因為爛葉容易吸引真菌、孳生細菌,所以發現爛葉的跡象時直接修剪掉會比較好
以前只是一股腦的使用黑土當作介質,但總覺得生長狀況不太理想
之後有試過培養土,雖然生長情形比較好,但泥炭土表層常有許多小蟲造訪
而且使用一段時間後,換盆時會爆出非常噁心的臭味 (沼氣?)
相較之下,黑土使用一段時間後幾乎沒有任何異味,頂多有些微魚腥味
這次實驗使用三種不同的配方,分別是
1. 黑土+珊瑚砂 (偏鹼性*)
2. 黑土+火山岩 (中性至弱鹼*)
3. 黑土 (弱酸)
黑土為日本Marfied的Controsoil粗顆粒,介質底層還有添加日本JAQNO的根肥棒
*介質酸鹼度並未實測
接著經過了漫長的等待 (幾乎都忘了辣椒榕的存在),直到最近才拿出來檢視成果
下圖的擺放順序為,第一列為配方1,以下以此類推 (配方2有三盆沒錯)
介質上有些有鋪南美三角莫斯(Vesicularia antipyretica)保持濕度
結果長最茂盛的植株是使用純黑土的...
而生長最差的植株是在配方2這組 (黑土+火山岩)
然而以整體的生長情況來看,似乎並沒有一個明顯的趨勢
撇開最大與最小的植株,剩下的植株大小根本差沒多少
因此,介質的酸鹼度可能不是影響辣椒榕水上栽培的關鍵 ,換句話說弱酸至弱鹼都可接受
一旦轉成水上葉後,紅色表現就消失了,但這不是說紅色色素消失,而是含量非常少
此外,珍珠表現 (氣孔)也變得不明顯,但在微距鏡下還是有辦法看得到 (笑
辣椒榕的根幾乎都是筆直向下的,即便在介質中也很少到處伸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